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化迁移
以往,各大厂商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开发上还主要侧重在专线的应用。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展,视频会议技术日益走进中小企业和平民市场,专线由于价格昂贵已经不太适应市场方向,昂贵的月租费问题使人们的眼光转向基于IP网络的视讯技术。在广州、成都和北京的民意调查资料也显示出新的方向,约八成受访用户表示对基于互联网的视频应用感兴趣。
简单视频会议系统结构示意
为了完成在IP网络中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信令协议有:ITU-T制定的H.323协议、IETF制定的SIP协议以及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等。目前,在视频会议系统方面,H.323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组件
H.323为基于网络的通信系统定义了四个关键组件:终端(Terminal)、网关(Gateway)、关守(Gatekeeper:是一种soft switch,负责VoIP网路上的讯号交换及控制功能,其功能类似传统PSTN上的交换机)、多点控制单元(MCU)。终端是在各分组网络中能提供实时、双向通信的节点设备;网关主要提供传输格式和通信规则的转换;关守则向H.323节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多点控制单元提供对三个以上多方会议的支持。
视频会议系统组件功能
建立一个基于H.323体系的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在IP网络中部署各相关组件。其中,每个需要进行视频会议的节点都至少需要部署一台视频终端,此终端需要同时具有音频、视频编解码能力。如果需要进行多方会议,则需要部署MCU。如果需要进行地址翻译、带宽控制、许可控制、区域管理等功能,则需要部署关守。如果需要和其它通信规程的视频网络互联互通,则需要部署网关。
典型H.323体系的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方案
上面是一个基于H.323协议的典型视频会议系统组网方案。由于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在物理线路上是允许与数据网络共用的,所以上面的组网方案中还包括了数据网络的部分。
其中,网络的中心配置了MCU模块,其主要负责多方视频会议控制功能,并内置了关守。每个节点配置一台视频终端,完成音、视频编解码及其它相关控制功能。每台视频终端与MCU之间都采用IP线路互联。
由于与数据业务共用带宽通道,需要在数据设备上对视频业务进行QoS(Quality of Service的简称,中文为 服务质量。QoS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 是用来解决多重应用共享网络带宽时的拥堵与延迟)设置,如进行RSVP设置或流分类等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视频流的带宽,避免大量出现视频马赛克、停顿、声音抖动等现象。
上图中使用的MCU模块内置了H.320&H.323双协议平台,可以直接作为H.320视频会议系统和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网关。图中的H.320视频会议网络直接通过E1线路接入到MCU模块,并完成两种通信协议的互联互通。
由于整个系统是基于IP网络,MCU或视频终端可以很方便的把会议图像以组播方式共享到数据网内的普通PC上,让普通的PC电脑可以直接观看会议。如果带宽允许,普通的PC甚至也可以通过软件方式直接加入到会议中来,这样一来终端用户不仅能观看会议,还能够直接发言或进行小组讨论。
另外,内置了T.120数据会议功能的MCU模块还可以实现:网内的任何PC只需通过系统认证,就可加入数据会议,实现程序共享、电子白板等各类数据会议功能。通过与视频会议的配合,就可以可实现多媒体会议、远程培训、远程教学等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应用方案中配置的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实现会议的实时录像与点播功能。让当时无法到场的人员在会后通过点播录像了解会议内容,并可作为存档使用。图中的会议控制台负责大型会议的实时控制,例如发言全线、模式切换等等;而管理服务器负责对视频会议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实时检测和管理。
利用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方便的在现有的IP数据网络中扩展视频会议业务。当然,由于IP网络QoS保障的问题,网络带宽在这类方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网络带宽充裕,同时又配合相关的IP QoS技术时,基于H.323的视频会议系统才能比较稳定的运行于数据网络中。
廉价的软件视频会议系统
除了上面介绍的H.323体系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还出现了一些基于MPEG-4标准的多媒体压缩技术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仅仅利用普通的PC机/网卡、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交换机、路由器即可实现基于Intranet或Internet的视频交互会议,适应从窄带(56k)到宽带的多种网络带宽环境。这些则属于基于软件方式的网络协作会议解决方案。相对基于硬件的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这种软件会议解决方案拥有假设费用低、配置简单、对带宽要求不高等优点。虽然现在仍有视频会议影音效果较差,对于网络控制能力不高等劣势,但也逐渐成为一种低成本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