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是一种典型的多媒体通信应用实例。6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视频会议的研究,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占用很大的带宽,其代表有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可视电话、英国BT公司的1MHz带宽黑白视频会议系统。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视频会议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系统研制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总的说来,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数字视频会议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会议三个阶段。
·60年代始,世界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模拟视频会议系统,并逐渐商用化。
·60年代末期,在压缩编码技术推动下,由模拟系统转向数字系统。
·80年代初期,研制出2Mbps彩色数字视频会议系统,日本和美国形成非标准的国内视频会议网。
·80年代中期,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飞速发展,图像编解码技术取得突破,信道费用降低,为视频会议走向实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80年代末至今,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日新月异。CCITT(即现在的ITU-T)形成了H.200系列建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入输出标准、算法标准、误码校验标准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转换标准,解决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互通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视频会议的发展。
·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互连网的飞速发展对电信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基于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和电信、网络及计算机厂商关注的焦点之一。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也开发出实时传输协议(RTP)、资源预留协议(RSVP)等与ITU-T的H.323建议配合,以保证在IP网络上传送实时音频视频流。
从视频会议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建立可以依据ITU-T的两大框架建议H.323和H.320来进行,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建设方案。H.320是ITU-T较早期的视频会议标准,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视频会议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而H.323标准建立在通用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从1996年ITU-T批准该标准以来,视频会议的技术和市场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厂家竞相投入H.323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H.323技术和产品构造他们自己的视频会议系统。这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和日益融合所带来的必然趋势。而且,H.323系统在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完善性、操作的方便性、系统的可扩充性以及性能价格比等各方面,都日益显示出比H.320系统明显的优越性。
更多相关:
投影机
文章来源:中国投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