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画面和声音的完美融合是电影业近百年来不懈的追求,音箱最理想的摆放位置是在屏幕之后让图像和声音完美融合,透声幕已经是影院的标准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声音。投影幕后方的音响透过这些小孔将声音传出,同时这些小孔的大小又要做到尽可能不会对画面的质量产生影响,达到声画合一的境界。经过不断发展,打孔幕由于其在视频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改进的打孔技术已经渐渐取代了编织幕作为透声幕的使用。
1927年厄尔·斯波那布尔(Earl Sponable)对穿孔幕的研究开始,人们采取在幕料上打孔(孔径15mm)的方法,让来自扬声器的声波穿过这些小孔到达观众的耳朵。平心而论,穿孔法并不能实现理想的透声效果,而且高频响应和信号纯度也存在某些失真。在通常3.7m左右距离的座位还很容易看到穿孔,而高频衰减更是不堪忍受.
1992年,汤姆林森·霍尔曼(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和韦特比工程学院的教授)和安东尼·格利马尼(PMI总裁,拥有在杜比实验室Dolby和Lucasfilm THX工作的丰富经验)开始着手解决是否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声性能这个问题。找到一份由泰德·舒尔茨(Ted Schultz)发表,工业穿孔机协会分发的关于穿孔材料的研究论文。论文指出每个穿孔相当于允许声波通过的一段小管。论文同时说明,开放区域达到10%的表面,只要孔径足够小并足够靠近,就能使透声频率超过16kHz。最终设计了一个在25.8平方米圆形区域内打上直径0.38mm穿孔的幕布,并寻找能够制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银幕制造商。THX认证对任何能制造透声范围超过16kHz,同时具有良好视频投射性能(增益约1.0、自然的白光反射率、良好的均匀度等等)幕布的人提供奖励。接受这个挑战的是一个名叫UniScreen的小公司,于1995年制造出了少量符合要求的银幕。因为工艺成本太高,在公司被卖给一个更大的公司后这个项目就下马了。
WS05 0.4mm孔径微穿孔透声幕为ACME(艾可美)家庭影院定制系列透声幕,达到了业内的尖端水准。最大程度减少光线的损耗,加上其表面细腻纹理能有效还原4K(4096*2160)画面。距离幕布1.5M就感觉不到孔的存在,一方面提升了幕料的精度,能够轻松应对1080p甚至4K的影像重现,另一方面也大幅度减低了光损耗,使得画面的能量感更强,特别适合在3D模式下观看。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此精细的孔径基本上彻底避免了让人困扰的摩尔波纹的出现,使得投影画面的质量得到保证。
穿孔率与声音衰减的国家标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反射和投射放映银幕(GB/T13982-2005)》中,规定了商用透声银幕的穿孔率推荐值为6~9%,孔径最大不能超过1.5mm,在此孔径范围内,当小孔直径较大时取较大百分比,当孔径较小时取较小百分比。声衰减的要求是8kHz和12.5kHz的声衰减与500Hz的声衰减之差分别不大于4dB和6dB。WS05穿孔率为5.7%,能有效确保声音的透过性,达到理想的声画效果。
微穿孔幕使用指南: 对于微孔幕,音箱至少距离幕布15cm 音箱前障板全部包覆2.5cm毛毡或其它吸声材料,幕布后区域应全黑并进行吸声处理(幕布背后表面需要全部涂黑或覆盖上一层很薄的黑色平纹织物。如果不能采用涂黑方法,用喇叭布效果也不错)。
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的0.4微孔透声幕能够适应电动幕、拉线幕、画框幕等多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