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RUNTO《半年报 | 2022上半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总结与展望 品牌篇》一文,2022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整体销量为301万台,同比增长30.2%;销额为62.7亿元,同比增长16.3%。本文将着重于分析智能投影市场的渠道结构及变化趋势。
线上渠道占据整体市场八成份额
智能投影的市场销售目前以线上渠道为主。根据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线上渠道占比达到80%。
其根本原因在于,智能投影作为创新品类,和新一代的年轻消费群体共同伴随着互联网大爆发而成长,核心用户更习惯网购,也认为网购更加透明和便捷。另外,从企业务实方面,智能投影市场生存着一大批中小型企业,线上开店对其而言成本更低,层级更少,更方便触达买家,更容易经营。
另一方面来看,在完成初级阶段发展之后,企业亦需要从线上市场的主营阵地,转向开设线下实体店,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投影的现场体验。近几年,主流品牌均在加大对线下门店的开拓力度,但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线下流量锐减,渠道份额较去年上半年下降2.2个百分点。
中国智能投影市场渠道结构及变化
数据来源:RUNTO 数据,单位:%
线上渠道多元化,直播电商崭露锋芒
在线上渠道,业态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除了传统的平台型电商和品牌官方商城之外,社群平台、直播平台、内容播放平台等新兴电商崛起,成为人货两端新的触达和交易方式。根据RUNTO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新兴电商在智能投影线上市场中的占比接近两成。
众多新兴电商业态中,直播电商发展迅猛。2018年,直播电商开始成为电商行业新风口,当年市场规模涨幅高达600%;2019年,李佳琦等KOL的强大流量和转化能力进一步催化直播电商迅速发展,同比增长226%;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宅经济火热,再次激发直播电商活力,同比增长122%;2021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开始严格监管,直播电商进入成熟化、正规化的新阶段。
2017-2021年 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网络公开数据,单位:亿元
在直播电商领域,抖音表现相对亮眼。今年5月,抖音宣布将“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新增了商城、搜索等场景,进一步打通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消费全链路。同时,将原百亿补贴频道升级为“抖音商城超值购频道”,吸引小米、联想、荣耀、VIVO等诸多品牌入驻。
今年上半年,抖音平台的智能投影销量超过20万台,占到线上市场的约10%。通过直播的展示,消费者能对智能投影的产品形态、音视频效果、家居搭配等有更直观的认识,相较查看产品详情页,体验感有所提升。
抖音与主流电商品牌重合度低,知麻居首位
在平台的支持下,参与者开始增多,抖音平台的竞争也趋于激烈。智能投影的在售品牌数量已经超过50个,尽管仍远低于主流电商,但重点品牌重合度较低。从市场集中度看,抖音平台TOP4品牌份额(CR4)为57.1%,属于中度竞争型市场。
品牌格局方面,知麻在抖音电商中位居首位,份额接近18%。知麻于2021年7月入驻抖音,是抖音3C数码类目首个官方认证的抖品牌加黑标品牌,凭借先发优势、逐渐完善的产品布局,以及资本的助力,领先于其它品牌。
在TOP10的品牌中,不少老牌家电和消费电子品牌也位列其中,包括志高、先科、夏新、纽曼等。极米、坚果等DLP技术的头部品牌在抖音平台布局较晚,且产品单价较高,目前尚处于摸索中。
2022H1 抖音平台智能投影品牌销量份额及均价
数据来源:RUNTO 线上数据,单位:%,元
产品结构方面,抖音电商目前多以1LCD投影技术为主,定位偏低端。根据RUNTO线上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抖音平台智能投影产品均价不到800元,远低于主流电商的2000元以上。其中,知麻的均价超过1100元,在价格上的表现也优于其它品牌。
渠道发展趋势:碎片化、下沉化、无界化
RUNTO预测,2022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将保持增长,销量达到627万台,同比增长31%。在渠道方面,将呈现出以下三个新趋势:
碎片化。单一渠道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渠道业态更加碎片化。从渠道结构来看,智能投影渠道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从渠道业态来看,则包括to C和to B,C端如电商、体验店、连锁专区等,除传统的货架形式外,涌现出微店、直播带货、社群、拼购等多种形式,B端如工程(酒店/公寓/民宿)、精装和家装等渠道。
下沉化。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覆盖的下沉市场人口规模和消费规模巨大,蕴藏着较大的市场潜力。无论是苏宁、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还是各大企业,都开始深耕下沉市场。智能投影作为新兴的智能设备,在一二线城市的认知度和普及度正在加快,未来可能通过与电商平台、运营商合作,或开设加盟店,深入更低线的市场。
无界化。随着渠道的纵深发展,O2O成为新零售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与联合,无界化正在成为新的方向。对于领先的智能投影厂商,要尽可能全面覆盖但又侧重不同的销售通路,线上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线下则加深用户的认知与体验,方能保持全面、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