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
投影机技术不断更新,企业也纷纷加大力度宣传,让投影机的市场推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尽管新技术层出不穷,投影机的易用性和使用效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消费者却不太了解这些进展。换句话说,投影机市场拓展卡壳在了认知度上。
【中国投影网资讯】随着投影机技术不断更新,企业也纷纷加大力度宣传,让投影机的市场推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过,尽管新技术层出不穷,投影机的易用性和使用效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消费者却不太了解这些进展。换句话说,投影机市场拓展卡壳在了认知度上。
“让消费者了解”是目前投影机推广的迫切需求
新技术推陈出新
在平板电视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投影机技术也飞速发展着。投影机的功能有了令人兴奋的进步,在易用性方面与平板电视缩短了距离。
投影机的显示需要屏幕等介质,一直以来,很多消费者因为使用投影机要配屏幕,在房间内安装复杂、占地方、不美观等问题而不愿意接受它。但如今,投影机的显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比如自发光式全透明投影显示技术EPD(EmissiveProjectionDisplay),该技术让投影机可以在透明介质上显示高质量的画面,即便是玻璃也可以成为屏幕,这大大提高了投影机的适应性,使用不再受到环境限制。
再比如有投影机结合了传统CRT显示技术和最新型微芯片投影技术的优点,具有高画质,图像尺寸灵活可调,360度全范围可观测角,可以在从全透明到全黑的各种类型显示屏上显示全彩色动态视频影像。
另外,以往的3D投影机多是720P高清,目前则出现了1080P高清投影机,真正实现了立体高清。记者了解到,刚上市不久的LG3D投影机就采取了以快门眼镜式实现3D画面的技术,非常适合家用,其快速刷新的特性,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高清3D显示。
时下视频显示还讲究互动,互动投影机也由此现身市场,而且无需使用昂贵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只需将电脑与投影机连接,通过一支专用的电子书写笔,即可在任何质地的投影画面上进行编辑。
再比如多媒体投影机,或称USB投影机,其特点在于支持多媒体文件播放,且标配USB接口,能够直接读取U盘中的文档、图片和视频文件。
总而言之,投影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在各种显示设备中,技术也算是与时俱进,甚至在有些方面还胜于其他显示设备。
认知度仍有不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投影机市场也开始被看好,但不得不承认,消费者对于这些新技术的了解远不如对电视机技术的了解。在很多消费者看来,电视机是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之一,投影机则可有可无,这也是投影机市场份额扩大的一个障碍。
据估计,2010年,全球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约690万台到700万台,2011年,预计全球投影机市场规模达800万台左右,其中短焦产品市场占率约达23%。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投影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投影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为51.6万台,销售额为3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和26%。
但ZDC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1月,微型投影机在投影机整体市场中获得的关注份额仅为3.9%。虽然10个多月来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厂商的宣传攻势也不断加强,但截至10月份,其关注比例为5.9%,升幅仅2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评论说,尽管许多品牌都通过各种方式对投影机进行了较大力度的宣传,但毕竟一些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用户群体,对投影机技术有较好的了解、熟悉其各种应用的用户群规模也非常小。家用投影机在中国投影机整体市场中仅占5%,明显低于国外的15%。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影机推广难度可见一斑。
在采访中,消费者所反映出的情况也基本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观点。一位消费者说:“我要是买显示设备,首选电视机,因为我了解,也用惯了。至于投影机,我还不太清楚,就连怎么用都搞不清。”
显然,认知度差成为了投影机推广的一道坎。
●观点
放下身段才能赢得市场
性价比是消费者选购家电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现在投影机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遗憾的是,性价比却不算太高。
市场研究机构ZDC调查发现,目前在售的微型投影机中,有近半数产品售价仍在2500元以上,亮度达到300万流明的产品中,售价在2000元以下的寥寥无几。记者在市场上还看到,很多运用了新技术的投影机,价格都在六七千元左右,这个价格看上虽然与平板电视机相当,但投影机还有灯泡等后续使用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就愿意选择平板电视而非投影机了。
还有消费者指出,电视机对于家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投影机就不是了。尽管投影机的功能有了很大进步,但习惯上还是更愿意用电视机。由此看,投影机只有在价格比较便宜的时候,才可能大量被消费者请进家门。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国内用户的消费理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用户对于新兴产品的兴趣更为浓厚、更乐于尝试新事物。而在国内市场上,一款产品在价格、性价比等因素得到普遍认可前,仅仅凭借新技术大行其道的例子并不多见。因此,就投影机而言,如果不放下价格身段,谈论“普及”或是“市场爆发”之类的话题显然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