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MM5000创意拼接处理器助力松山湖科普馆
目前上海大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名称:大视科技;股票代码:201276)的MM5000创意拼接处理器应用在松山湖科普馆项目中,该项目创意拼接有16块大小不一的LCD液晶屏组成,而且有横屏和竖屏混合拼接,传统的软件做法是用多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驱动一个屏幕,但是对内容制作和同步会带来很大的挑战,长期运行多台设备会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采用硬件的传统做法会用一进四出的创意拼接盒子多台做级联,最大的输入分辨率只能支持4Kx2K的输入,而且调试及其繁琐。大视最新一代的MM5000创意拼接处理器解决了以上问题,支持多路4K输入,支持VGA,DVI,HDMI ,DP,SDI 等信号输入,多路输出,输出支持不同大小的屏幕,不同分辨率的显示,也支持横屏和竖屏混合拼接(如果选用360度旋转的输出卡可以支持任意角度拼接),同时支持多路信号的开窗,漫游,叠加。该项目示意图如下:
该项目采用了4路4K输入 通过NVIDIA显卡MOSAIC拼接,最后形成一个8Kx4K的输出分辨率给到MM5000创意拼接处理器,拼接处理器输出16路信号给到各个显示单元上,处理器负责任意显示单元的拼接,缩放,大小屏,竖屏的混合处理。大视创意拼接处理器解决了以下传统拼接处理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1.在同一个拼接墙里面屏幕的任意摆放。
2.同一个拼接墙里面大小屏混合使用。
3.同一个拼接墙里面横屏和竖屏的混合拼接。
16块LCD拼接屏的安装施工图
大视拼接控制软件设置
现场实际效果
大视MM5000系列创意拼接处理器具有如下特点
4K/8K多路超高分信号无损处理,全帧保持技术无丢帧现象
超并行处理、全同步处理架构,保证全同步、无撕裂
3D立体信号支持,支持立体非立体信号混合开窗
支持主动立体120HZ输入,支持60Hz倍频立体,支持上下左右格式3D信号处理。
独有的源同步设计,支持Nvidia 3D vision 120Hz立体。
输入输出支持自定义任意拼接,针对LED的非标拼接充分考虑
窗口支持对输入的信号任意取像素,满足特殊应用。
支持最大6组屏控制,支持多种显示介质混合拼接,创意拼接选项
接口选项丰富,率先支持HDMI2.0和DP1.2 4K60Hz 4K@60Hz超高分,DVI-M输入方便用户选配
输入卡任意混插灵活性高,高可靠性输入自动热备份选项。
支持任意大小屏横屏竖屏混合拼接。
机箱提供1.5U-24U选项,最大规模支持320路输入160路输出。
触控屏面板可视化操作,ipad控制选项
关于大视电子
大视电子(Mviewtech)是一家专注于多屏超高清晰显示,图像处理及传输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在多通道投影,边缘融合,多屏显示以及立体显示领域掌握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公司研发团队在视频接口、图像高速处理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备从芯片级到系统级的核心开放能力,开发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公司本着创新进取专业的精神致力于将突破性的技术方案不断引进到变化的市场环境中。
本公司产品同时提供工程定制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做最专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是大视人不断努力的追求。
联系大视电子
公司总部: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335号2号楼1903-2室
全国热线服务电话:400-680-3568
总部电话:021-65100018; 021-66011776
传真:021-66011776-8002
联系人:
张经理 手机: 13370068087
薛先生 手机: 18116213083
邮编:200433
传真:021-66011776-8004
销售及代理咨询 E-mail: sales@mviewtech.com
技术支持咨询 E-mail:support@mviewtech.com
在线联系:QQ 819014
公司网站:http://www.mviewtech.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大视电子,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
最新动态更多
- 实力承载 视觉探秘—— NEC魔幻秀《浪淘沙̶
- “黑河之眼”刷屏抖音朋友圈,利亚德“中国屏”
- 台达激光DLP显示系统,为华北某省气象局打造气象
- 【走进深圳】光视讯:专注研发创新 卓越产品品质
- 美视实力产品出货--500吋大型M工程银幕
- 闪耀一带一路 国画再续世博缘 ——中航国画激光
- 朗恒科技TVO-3H无压缩HDMI视频光端机用于4K拼接
- 5G大机遇下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暨两化百人会俱乐
- 传统拼接处理器与分布式拼接处理器的区别
- 顶尖数字艺术家云集 法国梅茨夏季星海艺术文化节
- 【走进深圳】库帕: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
- 你知道光端机吗?对它的工作原理熟悉吗?
- 会展 | newline亮相2019北京部委央企及大型企业
- 从“人脸识别”向前一步 AI识别对象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