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标准演变和宽带普及
技术的飞跃、新标准的出台、设备的更新换代,让我们亲眼目睹了视频会议行业在这10年中的演变。回眸2006,这一年的瞬息万变更是让我们惊讶、感叹。2006都是特别的一年,无处不在的“高清”让我们经历了视频会议行业的巨大变迁,在行业的发展中,这是一场革命——技术的革命、设备的革命、用户体验的革命。岁末,笔者与大家一起共同回顾视频会议行业过去的10年……
10年来,视频会议行业发展不断壮大,在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下,最初一些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厂商销声匿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宝利通、泰德、索尼、爱斯乐的产品却以优异的设备性能生存了下来。在对用户的影响方面,宝利通的ViewStation、挪威泰德的Tandberg1000以及LifeSize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LifeSizeRoom称得上视频会议领域的里程碑。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这些突破性产品都推动了整个行业大跃进式的跨步,视频会议的应用也因为这些产品而不断扩大。这些公司也为技术发展的注入了大量的心血。据相关资料介绍,爱斯乐从1996年-2002年之间,12%的产品销售额都投资到了产品和技术研发部门,在前3年中,研发经费也占了公司销售额的15%左右。挪威泰德研发经费在2005年高达2800万美元,占据了销售额的8%。宝利通则称,其2005年的研发经费(并非全部用于视频会议研发)约为9150万美元,2004年约为9210万美元,2003年为7260万美元。RADVISION2005年的研发资金为2000万美元,占据了总收入7500万美元中的1/4。LifeSize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研发上,也筹资了5000万美元,单单在全球第一款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LifeSizeRoom上的经费,在前三年中已超过了5000万。在这些主流的设备提供商中,唯独索尼没有向外界透露其视频会议设备的研发经费数据。
1、标准演变和宽带普及
主流厂商的产品我们都能在市场上见到,但视频会议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终端产品和网络产品的发展,在这些有形的设备的背后,有着许多强大的无形力量在支撑着。
1996年以前,视频会议行业使用的标准是H.261,视讯行业的主流厂商PictureTel,VTEL,CLI和GPT生产的单屏和双屏滚动式视频会议系统的价格每套基本上超过了7万美元,像Avistar,VCON,Intel这些公司则基本上垄断了桌面会议系统。H.320互联互通标准的建立,让所有的视频会议系统都在ISDN网络上运行,ISDN的应用掀起了视频会议的革命,许多大公司都在这方面投下了大赌注,在质量方面虽然有着大跃进式发展,同时,这些公司也为网络性能的不断提高付出了昂贵的成本代价。
那时,T.120数据共享和H.323VoIP标准刚处于起步阶段,业界对这些新标准的应用还是争论不休。尽管如此,H.323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是视频会议行业的一大飞跃,H.323是由国际电信联盟在1996年制定的,后来经过逐步修改。H.323为视频会议的召开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网络连接,该标准出台后,所有的主流厂商都开始提供IP和ISDN编解码器和视频会议设备,业界纷纷预测,视频会议将会很快转变到基于IP网络。据一些厂商报道,他们在2005年一半以上的销售额都来自基于IP网络的设备系统。
H.264标准的推出让用户在同样的带宽环境下能够获得更佳的视频压缩质量。相对于H.323,H.264标准几乎能在一半的带宽下达到同样的视频效果,例如,在大多数要求384Kbit/s带宽作为最低带宽限度的商务会议中,使用了H.264标准后,256或128Kbit/s带宽就可以满足需求。IP时代,视频编码器就能够处理768Kbit/s,2000Kbit/s甚至高达4000Kbit/s的带宽速率。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具备了宽带接入条件,而且上行传输速率都高于56Kbit/s,因此,在网上召开视频会议能够满足很多非专业用户的需求。一些设备提供商为用户提供了弥补组包丢失的技术,改善了用户IP视频会议体验。泰德已经准备迈向IPv.6,将会大大提高视频连接质量。
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