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导航:
电子业:反思产业链安全
与汽车产业陷入类似窘境的还有IT、通信和家电等多个产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该产业的整机制造商也许遍布全球,但是其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更糟糕的是,其工厂大多位于日本本土。
如果画出这些产业的供应链示意图,日本这个岛国却往往占据着地势最高的位置。日本掌握着锂离子电池所用电极材料全球供应量的78%,全球大约一半的半导体硅芯片、全球约90%的BT树脂(生产电路板和手机的原料)、几乎全部液晶显示器所用偏振光保护膜都来自日本。它们的供应量锐减影响面波及甚广,通过日本本土、韩国、中国、美国等地的液晶面板、内存芯片、存储器等零部件厂商,逐步延伸到液晶电视、手机通信和IT产业,视产业链条的长短,这种影响可能在数月后才能完全显现。
此次危机令汽车、IT等产业开始审视原有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由于日本企业固有的文化心理,它们大多不愿意将核心工厂迁移到日本本土之外的地方,由于难以找到替代产品,大多数公司都将之作为一个“成本略高”的问题接收了下来,但是,这其中潜藏的产业链安全隐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更糟糕的是,由于一部汽车由数万个零部件组成,电子产业中的部件虽然没有那么多,但产业链的复杂度也并不小,很多时候,厂商并不能掌握所有零部件的供应源头,这也是很多电子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只称“目前尚未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的原因。由于供应链上每个环节的库存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很多总成商还没有感受到影响,又或者无法评估隐藏在供应链里面的风险敞口有多大,受到波及的总体范围又有多广。
此次危机可能将会给此类产业带来诸多警示,产业链安全与产业链效率的平衡点将发生迁移。
无论日本厂商还是下游厂商,都将重新讨论核心技术的制造向全球转移的议题。源出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的按需制造也将受到挑战,由于对成本的降低和灵活度的提升,目前IT 和汽车产业广泛采用按需制造模式,安全库存的界限越来越低,此次危机将引发人们对于供应链必要的库存冗余的重视。为了获得规模定价权,越来越多的公司减少了供应商数量,这种做法在这次危机中也暴露出其风险。
页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