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文化新境界的诉求----上海世博会的新媒介应用及对城乡文化繁荣的启示

人本文化新境界的诉求
----上海世博会的新媒介应用及对城乡文化繁荣的启示

中国投影网投影机资讯  2011-7-25 14:28:31 编辑:木铎 [ ]
内容导航:

二、上海世博会新媒介应用体现的人文新境界

  ——从“媒介即信息”到“媒介即生活”,再到“人是文明的媒介”

  当我们从文化视角来解读世博会价值的时候,可以发现,人类的每一届世博会,实际都想通过科技上的创新所体现的文化创新,来表达人类的某种理想诉求。这种理想诉求的体现往往可以从媒介与信息的关系来予以理解。而其中所透射出的也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上海世博会给予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是,曾有的“媒介即信息”的论断,已经可以改写为“媒介即生活”,乃至“人是文明的媒介”!

  (一)被改写的“媒介即信息”

  在传播学领域有一句名言“媒介即信息。”传播学者麦克卢汉从媒介形式本身对改变社会作用的角度进行了阐释,“所谓媒介即是信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诞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麦克卢汉 “媒介即信息”之所言与伊尼斯所谓“一种媒介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所传播知识的特征” 有异曲同工之处。其核心强调的是,从媒介反映生活的水平,即从媒介是以何种能力、何种效果实现了对信息的传递、对生活的导引的视角,来解读媒介与信息的关系。在这里,语义的重点,即落脚点,还是在“信息”。

  上海世博会给予我们的一个深刻感受是,在“媒介即信息”理念与实践上又跨上一个新的境界。

  20世纪以后的历届世博会上。多媒体技术都大量使用,对展示方式来说,超越了原来实物加文字资料为主体的方式,而代之以数字影像或实物加虚拟环境等方式。在更好地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向人们不断传递着媒介本身进化的信息。在上海世博会中,各种新媒介的大量综合应用,不仅首先更强烈地使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而且,还使人们在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了另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即接触媒介的本身就已经是在介入,或谓“沉浸”于生活之中。显示出新媒介更深度、更复杂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原有的“媒介即信息”在本次世博会上所呈现的,已是另一种境界——“媒介即生活!”

  (二)“媒介即生活”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注重“城市”和“生活质量”两大要素。从本次世博会来看,新媒介应用所揭示出的媒介与信息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表述为“媒介即生活。”核心强调的是,媒介直接进入人生活的本身,成为人生活方式与质量的体现。人们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实际已经在感受生活、提升生活。

  前文中已经提到,上海世博会建设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世博展示平台,让远在异地的人们能够足不出户登陆“网上世博会”和“掌上世博”随时随地参观和体验世博。建设了世博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发布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交通信息。这些都是媒介令生活更加便捷的体现。

  同时,世博会的展示中也强调媒介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如国家电网馆和上海城市馆的中,较全面地展示了未来“智能家庭”的图景。在智能家庭中,新媒介将家庭中的各种物品连结起来,人们可以通过手中的远程控制器,在回家前打开空调,或是给浴池放满热水,甚至使用智能厨房为自己和家人准备晚餐。智能家庭中的设备还可以进行健康管理、子女教育等,简单地讲,就是“新媒介让生活变得更容易”。

  新媒介正在并将进一步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预见,随着新媒介智能和感应技术的发展,通过便携的甚至或可穿戴的控制装置,交流将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将通过新媒介所建构的新型信息传输方式得以实现,物体也将因此而被赋予生命,成为我们生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尼葛洛庞蒂曾经断言的“机器教会我们怎样使用机器”,实际上在今天已经可以改写为“机器(新媒介)使我们改变生活”。

  除此之外,在上海世博让我们感受“媒介即生活”的同时,伴随其它一些因素,还促使我们关注到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在多元文化占主导的今天,实现新媒介所塑造生活的文化认同。这个问题引发我们去理解媒介所赋予我们的更深层意义,即——“人是文明的媒介”。

  (三)“人是文明的媒介”

  集聚着人类现代最杰出智慧的世博会,当然也是映照出当代人类最高文明的盛会。但是,有幸当世界的一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在我们中国人身边举行的时候,种种事情又启示我们,仅有物质文明的世博会,还远远不足以成为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试运行期间,媒体关于市民游客硬挤插队、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报道并不鲜见。经过几个月的运行,“文明观世博”已成为上海世博会主流的行为标准,当一些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时候,很多市民和参观者都表示反感,并采取一些主动措施进行抵制和引导。新民网对“世博会上,你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的网络调查得到了热烈的响应,上海人大官方网站也对“文明观世博”主题开展了嘉宾与网友的对话,还有上海市民致信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呼吁抵制世博园区不文明现象,等。在参与世博会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大型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你看世博,世界也在看你”,开始意识到“国民素养是世博会一个最大的展品”。

  2010年4月初正式出台的《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具体内容为:“当好东道主,友善而热情;观博与游览,排队守秩序;驾车及行路,礼让讲文明;维护好环境,垃圾不落地;言语和衣着,礼貌又得体。” 这是在通过互联网在市民的共同参与下制定的短短50字公约,简洁明了地对上海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出了要求。在世博会运行过程中可以越来越多地感受到,随着这些文明标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遵守,它们也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时刻影响着身边的其他人。在世博会所营造的文明“场域”下,会展所呈现的科技对文明的憧憬,正在转化为人对文明的憧憬。在这个过程中,人在社会交往和参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本身也即成为了“文明的媒介”,推动着城市的文化繁荣。

  一届成功的世博会绝不仅与科技的水平相关,而且与所有参与者的文明化程度相关。所谓文化,本质上就是人的文明化,是人的文明化程度的物质与精神体现。文化的社会效果的检验,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也就是考察体现于人在相互交往中所表现出的文化教养、文化修养。可以说,人的文明程度及其相互影响力,是人类向文明化行为及境界的自觉的趋同。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其所营造的场域让我们看到并深深感悟“人是文明的媒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人民网



内容导航

资讯评论

投影机
网媒聚焦